液態(tài)金屬在自重的作用下,本身具有的流動能力,稱為“流動性”。流動性的測試、表現(xiàn)是用合金液流動充填鑄型,能夠流動的距離長度的能力。流動性越好,可以充填流動的距離越長。
合金液的流動性由液態(tài)金屬的成分、凝固方式、初晶形狀、微量元素、雜質(zhì)含量、合金液的粘性、表面張力、表面氧化特性、澆注溫度及其物理特性(熔化潛熱、比熱和導熱性)所決定的,本身具有的流動性與外界因素無關(guān)。如同水泥漿料與水的流動性,都是由其自身特性決定。壓鑄合金微量元素以及合金液體中存在金屬氧化物越少、金屬化合物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顆粒越小的,合金液的流動性越好。
但外界的壓力、溫度等因素會影響合金的凝固冷卻方式(初晶形狀圓整度)、凝固速度、合金液的黏性、表面張力和表面氧化等特性,改變合金液的流動性。壓鑄工藝的特點是壓鑄充填的壓力會增加合金液的流動性,模具冷卻溫度、散熱速度、型腔流動阻礙、型腔氣體壓力、鑄件壁厚等會不同程度的降低合金液實際的流動性。比如較高的模具溫度會減小流動性下降的程度。但外在的根本影響因素為澆注壓力、澆注溫 對于度、模具溫度的高低及阻礙流動的氣體壓力。